现在很多地方把Wiki等于“协同写作”。“协同写作”,或曰“共笔”,本身是很好的东西。然而Wiki只是实现“协同写作”的方式之一,只是一种技术/程序/系统,而这种程序自身还有不少的缺陷。
Wiki程序有好多种,总体来说大同小异,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wikipedia所用的MediaWiki。
我认为这种Wiki的优点主要有两个:
1,页面之间广泛、方便的内部链接,把知识连结成网状。
因为这种内部链接的优势,其他内容管理系统(CMS)也纷纷采纳了这种风格。我就写过一系列文章讲述如何在drupal中实现Wiki风格的链接。
2,保存修改的历史版本,比较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
现在这个功能也很常见了,连Wordpress都有。
Wiki的不足也很多,主要是编辑功能很不方便:
1,要记Wiki特有的一套代码。
Wiki自带的编辑器很难用。
比如回车不会自动转换成<br>或<p>,正常分段的内容发表出来所有的段落会都连在一起。
排版要用Wiki自己的特殊代码,比如标题是前后加==等等。
这些代码和HTML代码不同,和论坛上常见的BBCode也不同。
要记这些代码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不如通用的HTML方便。
新手要学会在Wiki上编辑文章难度很大。
2,Wiki的特色之一“讨论页”其实还没有普通网站的发评论功能方便。
Wiki的每一个页面都带有一个“讨论页”(Talk页),这个页面的功能和普通Wiki页面大体是一样的。
糟糕的是,在“讨论页”上留言,默认不会留下留言者的名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更改其他人的留言。虽然可以通过查看历史版本判断留言者,但总是比较麻烦。
我认为,“讨论页”应该是各人发表看法的地方,采取这种协同编辑的形式其实并不合适,也不方便。普通网站的评论、回复功能反而更好用一些。
3,不能方便地插入多媒体内容。
在Wiki里要上传、插入图片、音频、视频之类的东西非常麻烦,不是一般的麻烦。大概他们的帮助写得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我至今没彻底搞清楚这一过程……
总结与展望
查看了一下维基百科自己对于Wiki的介绍,原来这套程序开发于1995年,难怪如此。现在的网络技术比起那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JavaScript、AJAX等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出互动性更好、使用更方便、更利于协同写作的东西,没有必要再抱着Wiki不放了。
现在人们说要内部交流文档、进行知识管理之类,动辄说建个Wiki。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即使是现在而言,Google Docs可能都更为好用。等Google Wave正式推出,那绝对是一个全面超越Wiki、进行协同写作、协同编辑的好东西,强烈期待。
当然,技术虽然过时了,维基百科上的知识仍然是宝贵的。如果维基百科愿意主动拥抱新技术,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shortcomings-of-wiki/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唉,访问不了什么都不是
@zwwooooo:
wikipedia能訪問啊
这些缺点应该都是Mediawiki的不足,但并不能以偏概全。很多wiki有了很不错的WYSIWYG编辑器(TinyMce);讨论部分看起来确实急需改进,然而讨论页其实并非Wiki的特色,理想中的Wiki应该是不需要讨论而直接编辑的;多媒体支持这个也有改进的地方。
总之,Wiki其实是一种模式、方法,而不是某种软件,知识Mediawiki太具代表性了,有兴趣得话可以去http://www.wikimatrix.org/看看,那里有无数的Wiki ;)
@coria:
谢谢你的意见 :)
是的,wiki是有很多种软件,但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还是wikipedia用的mediawiki吧 :)
我考察过很多wiki程序,总的来说有点失望,难以找到符合我要求、使用方便的。
我文中也说了,协同写作、知识管理的理念很好,但wiki程序却有很多缺陷,总的来说,现有wiki程序的技术感觉还是上一代的,远远落后于2009年的web技术……
TinyMce不是Wiki的,很多建站程序都可以用它吧。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吧,编辑者彼此又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交流一下,而这些东西又不适合写在正式条目里面 :)
[…] 去提供这个服务的etherpad.com看了看,原来重放这个好玩的功能只是个副产品,EtherPad要做的实际是一个实时的在线文档协作工具。从这个角度看,EtherPad就显得没那么新奇了,类似的产品早已存在:Google Docs,还有即将推出的Google Wave。实际上,EtherPad网站上的第一条FAQ就是:你们和Google Docs有什么不同? […]
wiki 也是 CMS 的一种,现在。ikiwiki没有你说的问题。总体而言博客、wiki都在向drupal等复杂CMS靠拢,很多wiki(eg ikiwiki, dokuwiki)都支持博客式的回复。Google Docs和Wave目前还远不能代替Wiki吧。
@Colin:
我这这篇的时候Google Wave还没出来,我对它寄予了很高期望,等它出来才发现,它的性能太令人失望了……
各种wiki程序的问题是还用的是上一代的技术,使用体验太差,希望多些用用AJAX、甚至HTML5、CSS3等等Web新技术的wiki程序。
我现在就发现一个TiddlyWiki算是技术比较现代的,用了JS来改善用户体验,但它主要是个人知识管理,不是多用户协作的。
看了一下你说的ikiwiki,用SVN或Git进行版本管理这一点倒是挺有意思,但是那界面,那用户体验,简陋得惨不忍睹……
我们对用户体验的视角不同。我觉得TiddlyWiki的用户体验极差,无意义的动画让人迷惘。ikiwiki的默认界面 barebone,给你足够空间去写css和模板(比如http://upsilon.cc/~zack/)。当然啦,由于ikiwiki community是一些比较geek的人,并没有现成的好看模板(http://ikiwiki.info/css_market/)。
@Colin:
那我们的视角还真是相差极大。
TiddlyWiki的动画效果是有意义的,它让用户能注意到是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修改。不过动画效果只是锦上添花,我喜欢TiddlyWiki的地方是inline editing及其顺手、贴心的操作。
第一次看到TiddlyWiki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今天看到ikiwiki感到眼前一黑(呵呵,开个玩笑 :) 但确实感觉是回到dos时代了……)
能自己写css不算什么特别功能吧,基本是个wiki程序就有,连TiddlyWiki这样单文件轻量级的程序都可以哦。
总之,我希望wiki程序能更加Web 2.0一点,不仅仅满足于功能的实现,而是在UI和UX上下点功夫,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更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