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生大规模天灾,比如地震、洪水之类时,往往认为是不祥之兆、亡国之徵,是上天的警示。比如《国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这时候国君往往会下罪己诏,三公丞相等也纷纷出来认罪,君臣勤修德政,认为这样才有可能挽回。
这种说法,现代人往往斥之为迷信,认为天灾就是天灾,不是什么征兆,跟德也没关系。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这种说法并非迷信,只不过多绕了几个弯子而已。
首先,天灾会造成极大损失。死人,毁坏建筑、财物,这是天灾发生时直接损失。天灾发生后,灾民聚集,卫生条件差,往往还会爆发瘟疫。地震、山崩之类的天灾往往还会壅塞河道,上游洪涝,下游干旱,可能让灾区附近大片范围在之后的很多年内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古代国家小,人少,生产力不发达,没什么富余物资,遇上这种事很可能社会经济无法支撑,居民要么死,要么外逃,经济崩溃,国家灭亡。假如,只是说假如,汶川、玉树、舟曲等地是独立国家,那么他们遇上这种事多半就要亡国了。因此,说天灾预示着亡国,有其道理。
上面讲的是如果国家的经济、实力客观上无法应对这样的天灾,几乎必然亡国。然而,即使国家客观能力足够应付灾难,也不一定不亡,还要看政府如何处理。只有及时赈济、妥善安置百姓才行。这就是“勤修德政”。如果政府一直不顾百姓死活,即使这次天灾不会直接导致亡国,即使这件事能熬过去,这样下去早晚会民不聊生,百姓起来造反,国家还是有灭亡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讲,天灾是警示、勤修德政才能避免亡国的说法也很有道理。
罪己诏,一般是发生灾祸时,皇帝对上天说: 我有罪,我失德,责任应该由我承担,请不要降灾给百姓。
罪己诏这个东西不一定能感动老天爷,但能让人民看到君主的意愿,让百姓知道君王宁愿自责也想让百姓过得好一点。哪怕这只是个姿态,也比没有姿态强。哪怕这只是做样子,皇帝下诏罪己,也比下令全国百姓只准哀悼、不准娱乐强。
从这个角度说,下罪己诏就是比不下好。重要的并不是罪己诏本身,而是罪己诏所反映出来的政府的态度。
时穷节乃见,乱世知忠良。其实天灾也是个试金石,可以试出政府到底是不是向着人民。真向着人民、真为人民服务的,也许真能多难兴邦,国运绵长。面对上天警示还罔顾的、一意孤行鱼肉百姓的,历史上的例子也不少。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每次改朝换代都伴随着大灾。
所以说,天灾是亡国的警示,并不迷信。不信的就走着瞧吧。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omen/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从历史上看,天灾不是一定会引起亡国,但是亡国往往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天灾,汉朝和明朝属于最典型的例子
天灾往往要伴上人祸才会亡国吧
想让那个啥“下诏罪己”?这样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一般认为它是不发生的
罪己诏,一般是发生灾祸时,皇帝对上天说: 我有罪,我失德,责任应该由我承担,请不要降灾给百姓。
罪己?现在没有皇帝了
影帝哭太多次了,如果我是他也会觉得没意思;像罪己诏这样病急乱投医的大型秀要留在最后关头,现在要求做目观太短浅。再说了,领导怎么会有错呢,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古时皇帝有很多限制,祖宗儒法上天都可以教训他,罪不罪己皇帝是不能自己决定的;鬼神根本就和共产主义理念冲突,我不觉得有什么可以限制我们的最高领导人)
昨晚看新闻,全世界人民都水深火热,只有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展开积极有效的抢险救灾工作,于是我觉得很欣慰。
期待抗灾胜利报告和庆功联欢晚会,到时候我们再happy
@希锐亚:
他们开庆功会,我们还得全民哀悼……
记忆中还有隋朝黄河改道?@jan:
毛贼说“我是不下罪己诏的”@希锐亚:
哀悼有屁用,不如直接出钱出力来的好。
介个,就像我看到美女,赶紧使个眼神儿(俗称抛媚眼儿),这也是暗示着哥有意。
看我头像,多么的猥琐,多么的淫荡,岂是常人能够匹敌的。
@打死算了:
我觉得这猫愁眉苦脸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