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梁思成弟子、清华建筑系教授楼庆西的《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是一本评价颇高的中国古建筑普及书。然而这本书让我比较失望,也许是因为跟我的期望值不一样吧,觉得对我想了解的东西讲的太少。

各讲主要内容:

第一讲,中国建筑总体特色

第二讲,北京的规划

第三讲,四合院

第四讲,历代帝王陵墓

第五讲,祭祀建筑

第六讲,祖庙与祠堂

第七讲,佛教建筑

第八讲,佛塔

第九讲,伊斯兰建筑

第十讲,皇家园林

第十一讲,私家园林

第十二讲,中国各地民居

第十三讲,中国各地特色建筑(吊脚楼、蒙古包之类)

第十四讲,牌楼、华表、影壁等

第十五讲,建筑装饰

第十六讲,龙和狮子

第十七讲,色彩

第十八讲,风水

第十九讲,对古建筑的保护

第二十讲,梁思成的故事

我的吐槽:

其中最后一讲介绍梁思成的不错,可惜不是讲建筑本身的。讲建筑本身的,我就只觉得第一讲不错,大体谈了谈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榫卯、斗拱之类,当时我以为接下来会深入地讲这些东西。可是没想到,这一讲就是仅有的了……

一、这本书分专题,每一讲专门讲一类建筑。结果就是每一类讲的都不深入,空话套话比较多,很像旅游手册上能看到的那种东西,比如天坛始建于 xxxx 年,占地面积 k 亩,皇帝如何在这里举行祭祀典礼,m 级台阶是什么的象征,n 根柱子又代表什么意义,等等。我看这本书,不是来看旅游手册的,而是看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说真的,这在旅游手册里都属于比较无聊的,现在旅游都不看这种了,看真人写的游记攻略,比这种有意思多了。

二、这本书很多篇幅是在讲所谓“封建礼制”,古书的记载,什么级别要用什么方位、尺寸、颜色、花纹,各代表什么意义,等等。讲建筑本身的太少。

就像讲中国传统服饰,有些书就一直在重点讲“封建礼制”,每朝每代的不同规定,什么级别穿什么颜色、绣什么花纹、缀几根带子。看完这些,对衣服本身的形制、裁剪特点,还是不清楚。和古今中外其他衣服的差别是什么,还是不明白。这些书总是首先讲历朝历代的不同规定,然后分门别类讲各种特殊款式,难道中国服饰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特点,没有在中国内部一以贯之、与外部事物差别鲜明的东西?事实上,中国传统服饰是有这种特点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交领、右衽、系带”。这个特点是骨架,是纲,颜色、花纹之类是附着在骨架上的皮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抓住根本的特点,才能把那些零碎的颜色花纹之类串起来。不讲根本的东西,一味讲那些附着的东西,只会让人头晕眼花,无所适从。

我想,中国传统建筑应该也是有这种特点的。而我想看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可惜,这本书讲的太少。

三、中国建筑有、其他文化的建筑没有的东西,这才是特点,否则大家都有的那就不是特点了。所以要讲明白中国建筑的特点,一定要有与其他文化中建筑的比较。而这本书这方面也很少提及。

四、另外,这本书讲北京的太多。坦白地说,我对北京的建筑不太喜欢。当然,在一本讲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籍中,确实应该给与北京适当的篇幅和地位。但是,这本书讲北京的也太多了吧,只要举例子,一定举北京的。第二讲北京的规划是专门讲北京的。第三讲四合院也是北京为主。第四讲历代帝王陵墓是重点讲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和清帝诸陵。第五讲祭祀建筑,北京的天坛地坛社稷坛……最夸张的是第十讲皇家园林已经大讲特讲北京的皇家园林了,第十一讲私家园林总该讲讲江南了吧,想不到,居然又花了大量篇幅讲北京皇家园林如何模仿南方私家园林……是作者太了解北京,还是太喜欢北京?

结语: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么说太狂妄了,其实我不是批评这本书,我相信作者水平应该很高,只是这本书的内容不是我想看的。套用一句经典台词:“你是个好人,但是不适合我……”

我想看一些具体的,比如中国建筑中各个术语都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是什么作用、意义,它们的发展源流、历代变化。我想看中国历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演变,不是各朝的等级制度,而是建筑上的特点,比如汉唐的出檐更深、立柱更大(不知道对不对?)。我想看完之后,看到一张中国古建筑的照片,能知道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看到日本的古建筑,大体知道它哪些地方模仿的是唐,哪些地方模仿的是明,哪些地方不是中国的,是日本自己的特点,等等。

如果你知道合适的书,请向我推荐,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