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位朋友拜年,祝大家牛运当头,牛气冲天 :)

想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眼下这个日子。你看,中国人每年要过两个年,一个是西历(公历)的新年,一个是夏历(农历)的新年,为了区分,只好一个叫做元旦,一个叫做春节,而这些叫法却都存在一些概念和事实的混乱之处。

先说历法,农历这个名字是现在通用的,另一个很常用的说法是阴历,指的都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然而我国传统的历法实际上并不是阴历——阴历是根据太阴,也就是月亮的运行周期而定的历法,月亮绕地球一周就是一个月,所花的时间约为29天多一点,一年十二个月,共354天。我们都知道阳历一年是365天,这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周期。阴历每年都比阳历少这么十几天,年复一年的下去,日期的偏差就会越来越大。伊斯兰历是真正意义上的阴历,因此穆斯林的斋戒节有时在夏天,有时在冬天。显然,我国的传统历法并非如此,我们每年各种节日所在的季节是基本固定的。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历法实际是一种阴阳合历,综合了月亮和太阳的周期,不但每月的周期与月相吻合,而且每年的平均天数与阳历也一致。这样一种较为复杂、先进的历法,如果称之为阴历,有“矮化”之嫌。但如果称之为“阴阳历”,这个词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用,又会让人感到困惑。

把中国传统历法称为农历也是十分奇怪的事。据说这是因为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但是节气这个东西完全是跟太阳活动相关的,在阳历中有更直接的反映,比如每年的夏至基本都是阳历的6月21日,冬至基本都是阳历的12月23日,其他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也是基本固定,前后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在“农历”中,这些节气日子可是相当不固定,每年都不一样,都得重新计算。要想了解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显然用阳历更为方便。实际上,我怀疑中国古代就是因为阴历与季节不是完全吻合,才创出了节气来更准确的反映太阳周期引起的时令变化,在阳历下其实就不需要有节气了。把一个不太适合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称为农历显然不是很合适。除非“农历”的意思不是适合农业的历法,而是使用者主要为农民的历法……

比较起来,“夏历”这个称呼还算是更合适一些。“夏历”可以理解为夏朝传下来的历法,虽然现在的历法跟夏朝肯定是有不一样了,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传承是来自夏朝的没错。“夏历”还可以理解成我华夏族的历法,这样几乎就可以保证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了。事实上,“夏历”这个称呼正是之前通用的叫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都是如此。在文革中,以除四旧为名,强行把“夏历”改成了“农历”。文革的许多错误已经被拨乱反正,“农历”这个错误叫法却沿用了下来,真是遗憾。

下面再说元旦。现在的元旦一般指西历的1月1日,中国古代显然并不庆祝西历的这个日子,但元旦这个词却古已有之。元旦指的就是岁首,是新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不过正月可不一定是一月,比如武则天就曾经规定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一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听起来有点古怪,还好这在历史上不是常态,只在偶尔几个时期出现过。在中国的大部分时候里,“元旦”指的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春节”的这个日子,而“春节”在古代实际指的是立春。现在通用的叫法完全是是张冠李戴。

前几年有学者提出,我们现在的春节是过错了日子,古代的“春节”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所以我们现在的春节也该改在西历的2月4日过。他这话实在是似是而非,混淆概念。古代的“春节”是在立春日不假,但我们传统上最重要的节日并不是立春而是正月初一。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确实不妥,但错的不是“春节”的日子,而是“春节”这个称呼。

由此事可以看出,正名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确实有时候名字只是代号,不会影响实质,但人们总是有要循名责实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顾名思义,寻找符合名字的事物,他们找到的东西却已与原意大相径庭。我不喜欢张冠李戴,更讨厌鸠占鹊巢,实在不想用“春节”称呼眼下这个日子,所以,只好祝大家新春快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