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过,《平成狸合战》中的“狸猫”指的是中文的貉,所以我在讲这部电影或日本的“狸猫”时,都是加上引号的,表示与中文的狸猫不同。

《平成狸合战》虽然是以“狸猫”为主,但也涉及到了其他动物,比如狐狸,并且,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当人类记者采访“狸猫”时,“狸猫”幻化为各种各样的动物跳来跳去,表明“狸猫”并不仅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所有动物而战,只是其他动物往往不会变身,无法表达自己。所以,本片讲的不仅是“狸猫”的问题,也是全体野生动物的问题。在本片中,人类的开发建设不断侵蚀野生动物的领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这种威胁,野生动物要如何应对?作为观众,我也想帮“狸猫”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在人与动物对生存空间的争夺中,动物的反应可以分为好几个派别。毛主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大概有动物群体的地方也是如此。

“狸猫”中有强硬派,要用武力和人类硬拼,要杀了人类,给“狸猫”腾出生存空间

可是“狸猫”怎么可能打得过人类呢,人类还没有出动军队,只用警察就把它们镇压了下去。“狸猫”在这方面越努力,越给人类添加了屠杀它们的借口。何况,这样诉诸暴力的行为,和那些贪婪残忍的人又有什么分别呢?

另一派“狸猫”主张装神弄鬼吓唬人类

虽然吓人很好玩,“狸猫”很享受,但这么做实在没有什么用,人类的开发计划怎么可能轻易被吓住呢?开发商花了那么多钱,是不可能遇到一点小小阻碍就停下来的。

“狸猫”的第三种尝试是把铲平的大山重新变回开发之前的样子,山清水秀,闲适的村庄,宁静的田野,生机勃勃。

也许它们这么做只是出于怀念,也许它们是希望这景象能让人类感动。大概人们看见山水田园,都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很美好、很亲切。我们进入工业社会毕竟才一百多年,我们在农业社会已有几千年了,大概我们文化中沉淀的还是农业时代的印迹。不论中外的文化,都赞美田园风光,把它作为我们的理想中的世界,牧歌,田园诗,都是人们向往的。大概文化总是慢一拍,我们的文化还没进步到赞美钢铁水泥森林的程度。

可是这美丽的画面让我也有些迟疑。难道我们要回到农业社会吗?想起中小学历史课本上说老子作为没落贵族,怀念逝去的奴隶社会,拒绝进步。当然这话是胡话,但是依此类推,怀念农业社会是不是也是拒绝进步呢?农业社会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可是让现代都市人回去实际住住的话,恐怕没人忍受得了。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抽水马桶,你能忍几天?那美好的画面永在,而农业社会生活的艰难和不便我们不能切身感受到,便渐渐忘了。这种比较,就像拿记忆中永远美好的旧情人和身边朝夕相处的黄脸婆比较,是不公平的。

田园风光很美,可是时代的车轮已经向前滚动,不可能停下来,也永远回不去了。有句话说,生命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它只有一次。大概田园风光也是一样,它的转瞬即逝让它格外灿烂,让人更加惋惜,伤感,无奈。可是无论再惋惜,伤感,无奈,也不可能回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可是人自己也永远不可能回去了。

面对此情此景,即使是多愁善感者也只会发发感慨,开发商当然更是不可能被感动了。

第四种方式是狐狸对“狸猫”的劝说,狐狸也是这么做的:幻化成人,以人的身份在人类社会中活下去

可是那些不会幻术的“狸猫”怎么办呢?那些不会变化的动物怎么办呢?或者说,这只是在电影中可以作为一个选项,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第五种选择是退向更边远的、人类尚未开发到的地区

然而随着人类不断地开发,不断地蚕食边缘地区,能供野生动物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这种退让的方法只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会退无可退。

第六种是以动物身份与人类杂处,晚上出来翻垃圾箱,随时可能被车撞死,被人打死

与人类杂处风险极大,只有极少数的动物能够成功,比如老鼠。

以上这些都做不到的,只有了。

“狸猫”根本无法战胜人类,而人类也根本没有诚意和它们共处。西方人当初对文明程度比自己差的人(如黑人、印第安人)都痛下杀手,对动物又怎么会客气呢。除非人类觉得动物真的很有智慧,比如狸猫真有电影里那样的智慧和本领,也许人类会愿意妥协、共处。但如果只是动物,人类不会觉得它们的命和人类自己的命一样重要,不会觉得它们有和人类平等的价值。人类觉得为了人类而牺牲动物是天经地义的。

如此说来,动物面对人类的侵蚀,真的是没有多少选择了。从动物的角度来看已无可为,只有看人类怎么做了。就像与强盗为邻,你打又打不过他,他是不是来侵犯你全视他的心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