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出处是《论语》雍也篇第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

译文: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可算是最高的了。但是一般民众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释义:

中:折中,调和;无过,也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

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

(以上出处译文释义等说法网上一搜到处都是,非我原创。以下是我的感想。)

“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这不就是“常识”吗,和英语中的 common sense 也很类似。

更像的地方是,孔子说“民鲜久矣”,不禁让我想起了很多人(包括我)也常抱怨“大部分人都没常识”……

“大部分人没常识”这说法看起来好像违反常识,其实剖解开来看,也很合理。假设每一个常识都有 99% 的人知道,那就还有 1% 的人不知道。另一条常识又是另外 1% 的人不知道。以此类推,如果各个常识不知道的人是平均分布或随机分布,每条常识不知道的人都不一样,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不知道的常识。综合起来看,虽然每条常识都有 99% 的人知道,可以说是“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每个人都有不知道的常识,因此也就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没常识”。(你被绕进去了没……)

类似的例子还有以前看过的新闻报道,说 90% 的人患有某种精神异常。大家不禁疑惑,如果 90% 的人都“不正常”,只有 10% 的人“正常”,那“不正常”岂不反而成了正常?其实这和“常识”的情况同理,正常的人都是一致的,不正常的人各有各的不正常,如果每种异常分开统计,还是正常的人占多数。

另一个类似例子是美丽容颜的标准。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五官数值都是人类平均值的那种面孔,人们会认为那是美丽的。你说那为什么大部分普通人不是美人呢?其实大部分人都在某些地方偏离了平均值,虽然单独统计每个平均值都是人群中最常出现的值,但综合起来各个方面都符合平均值的人,却是非常稀少的。

各个方面都符合平均值、各个常识都达到普通人的了解水平、精神完全正常的人,表面上看是个平庸的人,其实基本可以说是个完人了吧!想达到这“庸人”的标准可绝不容易啊。

另外,再感慨一次,觉得“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这说法实在是朴实无华而又大气雄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