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的时候看了三集《郑和下西洋》。不知道这剧就是这样,还是这几集特殊,反正感觉不是很好。
- 只有20%的篇幅在讲郑和,其他80%都在讲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兄弟争位、朱棣的英明神武等等。大部分完全是宫廷剧的老套。感觉主角是朱棣而不是郑和。我不明白,既然他们这剧以朱棣为中心,为何不干脆叫《永乐大帝》,而要叫《郑和下西洋》呢。
- 此剧的许多场面颇有《新闻联播》之风:
- 朱棣到农村视察民情,与数十名百姓代表亲切交谈,并一同吃农家饭,席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指示要认真做好农村工作等。 农民代表都表示见到
主席皇上很激动。 - 郑和来到南洋某岛国,与当地政府首脑进行亲切交谈。双方一致认为,郑和航道的开启繁荣了两国的经济,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希望两国继续保持兄弟之邦的友好关系。
- 阿拉伯商人XXX表示,自己险些延误交货日期,是郑和商队的及时援助让他能够按时交货,保住了商业信誉,中国人是好样的。
事情本身倒不是不好,可问题在于他们完全是以新闻联播的语言来表述的,没有多少细节和血肉,只有剥离了情境的干巴巴的陈述,甚至连镜头拍摄角度都酷似新闻联播。
- 朱棣到农村视察民情,与数十名百姓代表亲切交谈,并一同吃农家饭,席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指示要认真做好农村工作等。 农民代表都表示见到
- 细节问题我就不说了,比如服装、礼仪、违背时间背景的词汇等等,反正本来也没指望中国的历史剧考据精严。(郑和说:“我们已经去过太平洋和印度洋了,现在准备去大西洋!”)
这剧也有比较好的方面:
- 郑和的演员挺帅的,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嘛。这是符合史实的,史书说郑和“丰躯伟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真可惜这么好的基因没有流传下来……
- 观点我比较赞同。郑和下西洋并不是徒耗国力、只为炫耀的冤大头行动,而是很赚钱的大规模官方贸易。朱棣干了那么多大事,挖大运河、修永乐大典、迁都、造大报恩寺等等,其他帝王只要做了其中一件多半都会被骂成劳民伤财的败家子,朱棣同时做好几件,也没听说搞的国敝民贫、民不聊生。这跟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巨大财富估计有点关系。
总之,我感觉这部电视剧做的不够认真,不够细,似乎想只以题材取胜。然而没有充分的细节支撑,光靠题材和观点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郑和的故事本来是可以写的相当曲折动人的,明朝时就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颇受欢迎的通俗小说传世。郑和的航行也不是一路风平浪静,所到之处也不是全都夹道欢迎。我挺想看看郑和如何斗智斗勇,战胜各种自然和人为的艰险。然而电视剧却只展现“和谐”的一面,抱着编写新闻联播的态度去创作,能好看就怪了。
这部电视剧我没看完,所以看法可能以偏概全。另外,以前有部六集纪录片《郑和》拍得还不错,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zheng-he-xia-xi-yang/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现在这种所谓历史剧就只关注于什么后宫秘史啊,什么权力之争啊,早就没有了历史剧应该有的风貌
所以我现在最喜欢的历史剧就是小春版的鹿鼎记了,搞笑就只搞笑而已
据说南京现在还有二百多郑和后代
@jan:
郑和不是太监吗?
现在的历史剧只是剧,不是历史。
@Elton Disney:
陈小春面相太老,演韦小宝其实不太合适…
@jan:
郑和哥哥的儿子过继给郑和了,他们应该是那个人的后代~
说实话,还真的蛮帅的——
很好嘛,开创了一个新的电视剧类型,我看不错,小鬼,要继续努力喔
@伟光:
汗汗,楼上的名字就差一个“正”字了 :)
你谈到永乐大帝了,不过确实永乐大帝的一些事,你是否可以单独发一篇文章说说。王文高见
@兄台:
我对永乐的了解不够深入,不想贸然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