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在民间和各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我觉得是有点悲哀的。下面议论仅针对民间和文艺作品而发,并非史实。
我前面说三国文艺作品中“如果提到凌统”,几乎一定会在与甘宁的纠葛上大做文章,那是因为,有可能不提凌统。在文艺作品中,提凌统必提甘宁,提甘宁却不一定提到凌统。甘宁自己还有许多事迹(不过这些事迹很多都是虚构的,于史实无据),凌统的存在却似乎只因为与甘宁的纠葛。凌统的事迹除与甘宁相关者之外,即使是骨灰级三国迷恐怕也没几个人说的上来。凌统远不如甘宁有名,甚至凌家父子加起来都没甘宁知名度大。
甘宁杀了凌统的父亲,杀父之仇,本来是不共戴天之事。凌统却被劝说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总记着旧仇。凌统看甘宁立功受赏而不爽,好像倒是凌统心眼太小,嫉贤妒能。在旁人眼中,凌统倒显得很过分,甘宁已经百般忍让了他还纠缠不休;甘宁倒显得光明磊落、气量宏大,不计旧恶,还救了凌统的性命。凌统非但不能报杀父之仇,反而还显得理亏,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凌统的悲哀,大概就在于他没有甘宁厉害吧,或者说,他没有甘宁身上的主角光环。甘宁的实力在东吴大将之中是数一数二的,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太史慈算一个(周瑜、陆逊之类是帅不是将,不参与评比),周泰算半个吧(有人心目中周泰很厉害,不过更多时候,好像丁奉徐盛、陈武潘璋、蒋钦周泰这几个人一般并列称呼……)。而凌统和他父亲凌操两人加起来恐怕都没甘宁厉害。所以孙权不会为了凌家父子而舍弃甘宁。试想如果凌统有吕布的实力,而甘宁只有黄祖的水平,很可能孙权为了凌统根本就不会接受甘宁的投降,或者等甘宁投降过来就杀掉,还会对凌统说什么以大局为重、都是一家人不要再寻旧仇之类的话吗?
这样看来,甘宁似乎有点“不厚道”。就像老实文静的正牌女朋友对美丽动人的小三常说的那样:你各方面都比我强,有那么多人可以随意选择,为什么一定要抢我的男朋友?甘宁那么厉害,投奔哪里都行,为什么要投奔凌统所在的东吴?
也许甘宁根本不在意。他杀的人太多,他也够强,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寻仇。对甘宁来说,凌操只是他杀过的无数人中的一个,如果不是凌统主动找他寻仇,他或许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就像你捏死只蚂蚁,也不会放在心上。据说某著名玄幻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不就杀了你一个儿子嘛,你犯得着和我拼命?”甘宁大概也想跟凌统说:“我不就杀了你一个老爹嘛,你犯得着和我拼命?”
原先我喜欢甘宁的时候,也完全没在乎过凌统的感受。谁让甘宁强呢,强者不必在乎弱者的悲伤。杀你父亲又怎样,你一个小角色小龙套,难道还敢不服?居然还纠缠不休想报仇,忍让你是我宽大,不忍让的话直接把你也杀了又何妨?甘宁身上有半个主角光环,你撞上了被弹开摔死算你倒霉,对主角毫无影响。
类似的有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想找卫青报仇,被霍去病一箭射死。喜欢卫霍的人(比如我)大抵觉得霍去病这一箭射的没什么不对。当然,这两件事并不相同,李广不是卫青害死的,再怎么说卫青最多只有间接责任,凌操却是甘宁亲手所杀。但同情强者而不是弱者的心却是一致的。
现在有些喜欢凌统了,揣摩凌统的心情,才体会出其中的悲凉和无助。杀父大仇不能报,还显得自己理亏。本来最可依靠、也有能力主持公道的人——孙权,表面和气,内心却完全偏向甘宁。杀甘宁是不忠,不杀甘宁是不孝,而且——自己真的有能力杀甘宁吗?即使无人阻拦,恐怕也未必打得过甘宁吧?满腹冤屈无处诉、无法说,还不能表露出不爽,否则就要被当作气量狭小、嫉贤妒能。这种痛苦和煎熬,也许只有在战场上不要命地浴血奋战才能略微排解一些吧。而凌统的作战风格也确实是以玩命为主。
最后安排甘宁搭救凌统性命,让二人尽释前嫌,表面上看是巧妙地化解了凌统的难题,细想想却更加不妥。盖因凌统和甘宁并没有什么“前嫌”,凌统并非对甘宁本人有什么看不惯之处,甘宁也从未在任何方面得罪过凌统本人,唯一的问题只在于甘宁杀了凌统的父亲。既然矛盾的根源从来不是凌统本人受到任何伤害,那么矛盾的解决当然也不可能来自凌统本人受到任何恩惠。换句话说,受到杀父仇人的恩惠就可以忘记杀父大仇吗?父亲的养育之恩乃是世间最大的恩,自己受到了好处,就可以不顾父亲的恩义吗?
安排甘宁救凌统的命,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凌统陷入更大的困境:不杀甘宁是不孝,杀甘宁是不义。当此之势,大概凌统只能先杀甘宁以报父仇,再自杀以谢甘宁之恩了。(孙权亏大了,一下子损失两员猛将……)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ling-tong-in-fiction/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分析的很不错啊
我应该好好看看三国了,哎,看书是看不进去了,只能看电视剧了,不过现在的电视剧都是戏说,实在让人恼火
这观点很有意思,比较在意为什么说“不报仇是不孝”?倒是很想从这个方向去讨论。
那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民间认为“不报仇是不孝”,那作为将军发动一场为报仇的战争就获得许多人的支持?那将军大人第一步需要做到的不是军备了,而是先需要告诉民间“不报仇是不孝”这个理念,民间认同后,就可军备了。
但是万一民间不认同呢?问将军大人,这个仇是什么地故事?将军大人说是如此如此这般。民间了解后说,切,您自己报仇去吧,我们不去。那么将军大人又会想什么呢?肯定是在想,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大大地坏,不是良民地说,需令举旗号。
或者将军大人需要另找一个有良民的地方,宣传这面旗帜啦。
三国时代估计蜀国比较适合,吴国最不适合,魏国介于想合适却被逼不适合之间。
吴国正是因为知道蜀国的脾气,所以毫不客气宰了皇帝的结拜兄弟,蜀国这回傻了,蜀国人怒了,粪青一大把,都燃烧起来了,皇帝也压不住了,皇帝举旗猛攻吴国惨败,回程也挂了。
按理说这样有情有意的蜀国怎会战败于吴国呢?出征的那面大旗是优秀的话,应该能吸引到一流素质有情有意的士兵,怎会输给吴国?诸葛当政后,立刻和吴国修好,那当初前任皇帝举的那面旗子不算数了?不报仇了?说不通啊,那帮粪青恐怕正陷精神分裂里,诸葛说的也对,前任皇帝说的也对,都对,都有理,那还不精神分裂?那些粪青一定会怒吼:“不报仇也对,报仇也对,那您来来回回折腾是耍猴呢!您到底要怎样?老子不干了,老子要出国!哪国的道理说得明白老子去哪国,走人。”
换到凌统这里来,凌统也有把部属搅得精神分裂的前途。吴国还好未支持凌统,不然结果肯定是同蜀国一样需要面对那些粪青精神分裂的问题。
孙权劝解凌统,其实是凌统问孙权:这面旗帜怎样?孙权答复很明确:不怎样。不咋地。
孙权:你要报仇直接提刀上门去宰掉甘宁就是。凌统:也是。
甘宁:杀我?谁说的?有意思,又多一个朋友不能太亲近而已,某些人为了让甘府不能跟凌府靠近很费心地传惑言。
凌统:确实,实际意义也就是达到了甘府和凌府产生交际往来上的障碍。难道是照搬限制国民和境外交流的故技?
这番对话之后,很久很久,甘宁不是凌统杀的。
以上文字如有雷同,甚至属实,算你雷人。
@2180:
民间认为“不报仇是不孝”,那作为将军发动一场为报仇的战争就获得许多人的支持?那将军大人第一步需要做到的不是军备了,而是先需要告诉民间“不报仇是不孝”这个理念,民间认同后,就可军备了。
——这就是事实。但这和凌统无关。凌统又不是要以报仇为幌子做什么事,凌统就是想报仇而已。
确实不知道凌统在想什么。凌统想什么都可以啊,但这社会有社会规则。所以看凌统整个人需要看凌统一生的实际行为。凌统想什么那谁也管不着,更要紧的是也不应该去管,就像哪个国家也不能随便河蟹人民的想法。所以开篇说了只打算从“不报仇是不孝”方向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