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发现一处被三国演义误导的地方。
关于甘宁和凌统,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大意):
甘宁曾在黄祖手下为将,孙权领兵打黄祖时,凌统的父亲凌操被甘宁一箭射死。后来甘宁投降孙权,凌统为报杀父之仇,欲与甘宁争斗,被孙权劝开。后来凌统在战场上遇险,被甘宁救下,从此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我一直以为这是史实,近日看《三国志》才发现,演义中甘宁和凌统的纠葛竟然全是虚构的。凌操确实是在那场战斗中中箭而亡,但并不是甘宁射的,而是“中流矢死”,被不知道哪来的“流弹”打死的。既然凌统和甘宁并没有杀父之仇,后面的报仇行为及一笑泯恩仇当然更加无从说起。史实中,甘宁和凌统的经历几乎完全没有交集。(此段有误,请看这里的详细分析)
演义作者很聪明。凌操是打黄祖时死的,而甘宁那时是黄祖的部下,射死凌操的那一箭,是个无名小卒所发的可能性虽然很大,是甘宁所发的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没有。从情节安排来看,如果安排那箭是甘宁所射,能给故事平添更多的矛盾和波折,显然比安排成无头流矢强得多。
实际效果也确实不错。长时间来,这一设定深入人心,各种民间故事、文艺作品,包括游戏动漫,如果提到凌统,几乎一定会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各种同人文更是无数。甚至在Google、百度里搜索“凌统”,第一个联想词就是“甘宁”。Google“甘宁”,联想词里也有“凌统”。不过,百度“甘宁”联想词里就没“凌统”,百度真是没有爱……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ling-tong-history-and-fiction/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原来是这样啊
不过演义虚构和移花接木的东西很多,也不在这一个了
艺术演绎,小说和正史的差别有时候还是蛮大的!
志·吴书十·裴注:
1)吴书曰: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2)吴书曰:凌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雠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於半州。
@aqui:
我哭了,刚发现我最近看的这个《三国志》版本是不带裴注的……以前我只道它是排版不好,没把裴注用别的样式标出……我的心在流血啊……
实在是太感谢你了~~~~
以下无根据乱想:
不过此事仅见于裴松之引注的这个《吴书》,而这个《吴书》不知有多可靠,关于甘宁写了那么多,凌统就一句,还不是什么好话,该不会是甘宁的粉丝写的吧…… o(╯□╰)o
这是戏说……
早上是摸鱼上网就没多写,当时想问你看的是没注的吧XD
这东西大概靠的不是吴书的信用,而是裴松之的信用?提到凌统少而甘宁多,大概因为这是给甘宁传部分作的注-___-
刘巴,维基里面说“公元190年,刘巴祸避零陵,为郡主记主薄。”,我增加了一句“时年六岁”,维基维护员给我删掉,改成“生于190年以前”,百度百科保留了旧版维基的内容,仍然是生于184年。实际上刘巴应在202年左右为主簿。
维基的人很讨厌
说到没有裴注的版本,想起来我以前一师兄,课间捧着本三国志摇头晃脑,我凑过去一看,没有裴注,就问他:“怎么是没有裴注的版本?这读着不方便吧?”他斜了我一眼:“你得多练习练习文言文阅读!没有注释就读不了古书,那怎么行?”
@lassus:
我读这个版本是因为手上其他版本的目录标题都是《卷五十五·吴书十》这样的,只有这个版本是《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这样……这版本除了标题好之外,排版很差,可没想到居然连裴注都没有,太郁闷了……
1)吴书曰: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