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

李白与杜甫一直并称,看似齐名,其实过去这一千多年里, 在文人群体中,李白的地位是不如杜甫的。

抑李扬杜的大量个体事例就不举了,只说有统计学意义的总体趋势。

杜甫的诗号称“千家注”,一千多人给他做注。给李白做注的,满打满算只有四个人,连给他做注的清朝人王琦都抱怨太不公平。

杜甫之后的人写诗几乎没有不学杜甫的。还有很好听的说法:老杜诗炉火纯青,已入化境,开后来法门无数,得其一端者即足以名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明,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韩愈得其变,白居易得其正,王安石得其瘦硬,等等等等。还有李商隐、黄庭坚、陈师道、欧阳修、苏轼、陆游、文天祥、元好问、李梦阳、陈子龙、沈德潜等等,总之是个像样点的文人他就学杜。

学李白的,我真数不出几个来。像上面说的,即使那些有名的豪放派诗人,他们也是学杜的。

他们还给了很好听的理由,说李白写诗是靠天才,学不来的,学不成的话啥都不是;杜甫写诗靠后天勤学努力,有规矩有门路,学不成至少还有个架子,还像个诗的模样。

还有说什么年少气盛的人一般喜欢李白,等年纪大了,阅历多了,学问长了,就喜欢杜甫了。

这些说法表面上不偏不倚,表面上是夸赞李白的天赋,实际上都有暗贬李白之嫌。李白就不勤学吗?李诗只有浅薄没阅历的人喜欢吗?

一个人的影响力,身后门人弟子的宣传占很大比重。照这样看李白的影响力应该远远不如杜甫才对。那为什么现在李白和杜甫还是齐名呢?我猜,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李白的支持力量,在民间。

就说上面提到的勤学吧,都说李白靠天才,然而现在最有名的关于刻苦学习的民间故事,是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杜甫倒没听说他有什么好学的事迹。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最有名的唐诗之一,基本上三岁小孩都知道。杜甫类似题材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知名度就小多了。

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选举”,选出十首,李白竟然独占两首(《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杜甫一首没上。

杜甫诗句号称字字有出处,文人们喜欢得要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大概嫌杜诗不够通俗易懂,其流传程度比不上李白的诗。

杜甫,文人、精英喜欢;李白,普通百姓喜欢。所以过去两人的地位勉强能保持平衡。当今社会传统文人阶层崩塌,我看好杜甫地位继续下降,李白地位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