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句,大家应该都在小学语文课上学过。然而,被字句有一个潜在的特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是:
被字句往往带有负面意义,往往用于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
树被风刮倒了。
他被公司开除了。
这个并不是特意规定出来的语法,而是从汉语的实际语言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去翻以前的语料,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能观察到被字句的这个现象。如果你不知道这条规则,那很正常,语言学研究中经常遇到这种事,即人们说话时自然地遵循某条语法规则、却没意识到那条规则的存在。
然而,中国人开始大规模接触欧洲语言后,事情发生了变化。欧式语言、翻译体在中国盛行,很多话根本不是地道的中文说法,只是机械地把欧洲语言中的句式和词汇换成中文对应物而已。被字句的滥用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欧洲语言,如英文中,被动语态很常见。很多翻译者没有注意到,英语的被动语态和中文的被字句,含义和用法都不相同。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中性的,并无感情色彩。在英语文章中,作者常常为了表示客观中立,特意多用被动句式。如果不加思考,看到被动语态就用被字句去翻译,就会让语句带上本来不该有的负面色彩。假如那句话本来的含义是正面、积极的,就会让人感到矛盾、别扭。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用被字句,应该换用其他词,比如:
He is elected the president.
*他被选为总统。(*表示不恰当的用法,下同)
他当选为总统。
有些时候甚至完全不需要用任何表达被动含义的词:
The dinner is cooked.
*晚饭被煮好了。
晚饭煮好了。
翻译时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能避免大量被字句的出现。但动动脑筋这种要求,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讲,似乎太高。这种作品太多,受其影响,在非翻译作品也中也出现了滥用被字句的情况。
滥用被字句这种事,喜好语言纯洁的人看着不爽。但是,如果大众真的喜欢这么用,并且能持续很长时间,或许慢慢地会让“被”字本来的负面意义消失,让汉语拥有真正中立的被动句,倒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然而,这个趋势,却因为中共政府的做法,出现新的转折。
最近几年来,网上开始流传另一种“被”字句式,如“被自杀”、“被自愿”、“被就业”、“被增长”,等等。在这种新的“被”字句式中,“被”字的负面含义再次得到强化、突出,但其语法结构和传统的被字句不一样,“被”字后面接的词语要么是不及物动词,要么本身就带有主动含义,与被动句式在逻辑上就是矛盾的。然而,这种矛盾的句式在中国却又显得非常合情合理,这个社会中政府主宰一切,小人物只有被动与无奈,现实本身就是荒谬的,语言不荒谬又何以反映现实?
新的“被”字句式依然带有负面含义,与传统的被字句不谋而合。也许,虽然大家嘴上不能清楚说出汉语的语法规则,但汉语词素的意义一直潜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被”字所带有的“非自愿”的意义大家仍然能体会到。汉语的活力,造词能力、造句能力,从来没有消失。这算中共政府歪打正着、难得做了一件好事吗?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今后,被字句是会成为真正中立的被动句,还是继续保持负面含义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片素材来源)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bei-sentence/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还真是一个以前没有特别注意的现象,像“他被选为总统”这样的句子,没少读到,但只是觉得别扭而已,现在弄清楚了
嗯,说不出来为什么但能感到别扭,这就是语感了~
关于被字句的翻译问题,涉及到了“意译”和“直译”之争,讨论起来实在太复杂。个人感觉翻译对中文语言结构的破坏远大于丰富,很多完全不符合汉语规范的表达方式,即便读起来显得佶屈聱牙,但在翻译的作品中仍然大行其道。
意译和直译之争……那意译和直译之争的范围也太广了,基本没什么不算意译和直译之争了吧……把原文按原来的顺序一个词一个词换成译文的词,完全不顾是否符合译文的规范,是不是也能算直译?……
那是“硬译”,还谈不上“直译”
是啊,意译和直译应该是在正确的前提下对风格的不同选择而已。如果不符合译文的语法规范,那其实应该算是错误,而不是美其名曰“直译”
Translation in China now becomes a cheap and easy job.
基本人人都学过英语,而这些人中又有不少觉得学过英语就能做翻译……
原来被字句多表示负面意思啊,以前没注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