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具体的经济政策,在今天已经显露出不良的后果。
比如说外向型经济,当时搞“两头在外”,原料进口,加工之后成品出口。发展到到现在就是“血汗工厂”,“世界工厂”,赚了一大堆外汇却没地方花,我们的环境被污染了,资源被破坏了,我们除了代工什么都不会,什么也没落下。
搞外商合资、独资,让外商与我们已有的企业合作。最后变成我们的品牌被外商吃掉,我们的自有品牌流失,国有资产流失。
批租土地让商人开发,政府又能收钱,又开发了那块地方。现在房地产成了支柱产业,强制拆迁搞得天怒人怨,普通人根本不可能买得起房子。
等等等等。
我说这些政策的恶劣后果现在日益显露,但我并不认为这是赵的责任。
在当时,城市居民连每天吃几两米、几克糖都是政府“计划”好的,农民想种地还是养猪都完全不能由自己决定,土地完全不能动,对外贸易只有规定的几个企业可以进行。
那时,赵提出这些政策是非常先进、开明的,极大地搞活了经济,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三十年过去了,正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那些政策在当时是好的,现在效果却越来越坏。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那么多了,为什么还要拼命鼓励出口?我们十三亿人口,为什么不能拉动内需?再加上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跟上,这些政策的结果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日益落入少数人的腰包。
当然,现在这些政策的不良后果不能怪当初制定政策的赵。赵当时的政策是好的,后来政策坏了,那只能怪后来的人,只能由后来的人承担责任。
我要写这些,是因为赵在回忆中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讲述这些政策的制定过程,看得出他对自己的经济政策相当自豪。而我认为,他的成绩当然应该肯定,但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并不是这些经济政策本身。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after-reading-a-book-4/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4篇连载终于看完了~
这本书我也下载了,不过还没有看,估计看完了也没有这么多的想法
我只是觉得,走国家资本主义,搞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的确是走资本主义的必经之路(什么社/会主/义,都是扯淡),但是中国的这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远比美国、英国来得更为惨烈
因为中国几乎是从封建社会走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根本对于资本主义没有理解,法律也不完善(或者说得狠一点,那就是根本没有法律),本来应该属于市场经济下民营的资本,全部被 GOV 占有,然后又以所谓国企改制变成私营和合营,国有资产流失不说(是国有资产还是党产,这个我保留意见),还使得官僚资本和民营资本在不同等的条件下竞争,打压了私人资本,导致垄断加重
而在所谓的“非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民营资本基本由官僚资本的裙带系所掌控,带有浓厚的官僚资本背景,虽然表面上是私有资本,不过实际上都是党产通过几乎合法的方式洗白变成的,党天下在各个领域早已形成
而反观西方的资本积累,虽然也是通过垄断和压榨形成的,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垄断一直都是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的,而且在18世纪90年出台的《谢尔曼法》更是将完全竞争市场的基调给完全定下来了
其实我认为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制定政策的人没有完善的宏观经济知识,而智囊团的那帮人又是溜须拍马的,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的既得利益者
这帮人想走资本主义,又抱着那一部所谓的宪法不放,活生生的把一个资本主义弄成了四不像
各种经济体制共存,简直就是扯蛋,要是国家垄断资本能够与私人资本共存和平等竞争的话,那么美国的资本神话就不复存在了
@Elton Disney:
我的上一篇也说啦,决策者岂止是没有完善的宏观经济知识,不完善的微观经济知识也没有啊…
@Elton Disney:
看完怎么会没有想法呢~
后面还有一大篇呢,本来想不发了,后来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