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某件事之后,某人被软禁起来。被囚多年之后,他回忆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上这些年思考的心得,口述并录音,由亲友秘密带出。四年前他在幽禁中与世长辞。今年,录音终于被整理成书出版。

读此书让人唏嘘不已。

对二十年前的那件事,终于有了较为清楚完整的了解。

中国真是不幸,本来悲剧是有可能避免的。二十年前本不必流血,这二十年也不必过的讳莫如深,一步步走上今天这条“官视民如草芥,民视官如寇仇”的不归路。

然而事态的发展峰回路转,惊心动魄。最初,对于学生的集会,因为赵的努力,肯定学生是爱国的、合理的,准备采取和缓、对话、符合法制的方式解决问题,邓也表示同意。然而几天后赵按照之前的安排出访外国,在他离开北京的这几天里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几个小人向邓打小报告,把事态说的非常严重,并且在未经邓许可的情况下,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事情定性成“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政治动乱”。这一社论显然使得矛盾大大激化。赵回来之后想找邓说清楚,然而小人一直阻挠,使得赵始终未能面见邓,只能通过别人转达他的意思。之后在小人的阻挠、破坏下,赵的和解方针一直未能执行,学潮始终未能平息。最终邓下决心采取严酷手段“快刀斩乱麻”。

中间还有一个插曲,5月份戈尔巴乔夫来访,赵同他谈了邓的党内地位,说明十三大决定大事要向邓请教。赵本意是要维护邓,说邓的“垂帘听政”是十三大集体决定的,是合法的。然而邓听了却误会赵是抛出邓来推卸责任,从此对他失去了信任。

假如当时赵没有出访外国,事情也许就不会这样发展。假如赵手下有得力干将执行他的方针,而不是只能依赖小人来执行,也许事情本可以圆满解决。假如赵邓二人有机会好好沟通,不产生误会,也许最后就不会发生悲剧。假如……

然而历史总是阴差阳错,让人扼腕、跌足、憋屈。这种憋屈感在读史书时是常有的,然而这段历史却尤其令人憋屈,因为它的后果至今还能感受到,至今还让人体会到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