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觉得科幻的东西层出不穷,许多原来只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概念纷纷变成现实。
Google Goggle,对任何东西拍照,它就能自动识别出这是什么,并进行搜索。未来他们更计划让用户通过设备的摄像头得到当前的实时画面,用手指点击触摸屏画面中的任何部分进行搜索。介绍
Photoshop CS5。现在的Photoshop也能改图,但那需要一定的技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CS5则是完全傻瓜化了,任何人只要随便点点鼠标就能移花接木,移山填海,让破损的建筑恢复如新,让图中人作出各种动作…… 介绍视频1 介绍视频2
Sketch2Photo,简言之就是你画这样一幅画:
它就能给你生成这样一幅画:
以后需要插图的就爽了,再也不用求图了。
自动三维建模,拿个东西在摄像头前旋转一下,此物体的三维模型就能自动生成,还会自动把拿东西的手去掉。介绍文章 介绍视频
微软的Natal,无需任何形式的手柄/方向盘/控制器,靠语音识别、面部识别、动作捕捉等进行游戏,略相当于WII的威力加强版。介绍视频
这都是科幻电影中的场面啊。
感想一:
人们最开始设想的人与机器的交互是很直观很自然的,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电脑,既有机器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又能像人一样方便地通过语音和三维全息影像进行交流。可是现实中,受技术所限,人与机器的交互只能通过一维线性的方式。从最开始的打孔带,到键盘鼠标,表面上看起来是二维了,其实还是线性的,平面的。这是技术的局限。
可是时间长了,人们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有些技术本身已经突破了之前的局限,然而人们却给自己的思想加上了局限。人们渐渐忘了最开始设想的交互形式,把现在这种线性平面的交互方式看成是天经地义的。比如Word已经支持在白纸上随便点一个地方开始写,但人们还是习惯从上到下一排排按顺序写。比如WII和Natal提出了更为直观的游戏体验,核心游戏玩家却贬称其为“妇女儿童脑残机”,更喜欢只按方向键和AABB的游戏感受。
好在还是有人往那个方向探索的。随着技术难题一个个地突破,科幻时代真的就要到来了。
感想二:
再加上已经较为普及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等技术,我觉得技术已经开始变得有点可怕了。也许以后我们宅男宅女无法再躲在屏幕后面了,不用人肉搜索,机器也能知道你是谁。实名制做不到的事,技术也许会做到。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amazing-technologies/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上次听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的演讲,才觉得他们做的东西真科幻……比如把2D图像转变为3D,还有你说的那个Natal,看完之后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以后太科幻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技术太先进了,在中国有时候是种祸害。教训啊教训。
有意思~
这是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的,其实3D初期就已经有详细的理论来支持这些技术。只是现有技术还有市场空间,而且政治原因也是一大问题,在地球往往任何事情都是政治优先,什么政治?并不是大众理解上的压制和权力,而是经济连带关系,各国的经济是构筑在长时间归类后互相关联之上的,新的技术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收益以及收益方向问题,而非市场需求,现在是迫不得已提前放出一些“高科技”。也就是高科技为什么都首先用在军事上,因为政府首先需要维护自己的安全,而奢华的高科技一般老百姓并不是迫切大量需要,所以高科技都晚于运用在军事上很多年,就这个帖子里的技术都早用在US军方设备上了。
@Anonymous:
能否实现某种高科技与此种技术能否大规模商用、民用,是两码事。我感叹是很多科幻似的技术就快进入普通百姓家了。
另外美国军方也没你说的那么神,不是所有技术都是美国军方先发明的
Googles 很先进很先进,很多东西都识别了,不过对国内的商品支持度不够
以后应该会有更多支持的
别的么,Sketch 7 玩过,PS CS4 玩过…我还是很科幻的嘛,哈哈
@Elton Disney:
ps cs5很科幻,cs4有什么科幻的?
…CS4 对我来说就已经很科幻了…完全玩不转
@Elton Disney:
估计你没看我贴的介绍视频吧……PS CS5 科幻就科幻在改图傻瓜化了,不需要高深的技术,随便拉拉鼠标就能移山填海……
Betty:
US军方是使用者,也就是你常听到的“消费者”一词。
军用、民用你自己想左了。并不是你理解的某国军方非要卖架带枪的飞机给你,或者卖个雷达给你。你和军方都是消费者。公司把市场通过价格信息,进行经济核算等一系列分配的集结地,而科技就是“供货商”或者基本资源,那个是源头。
也就是说你手里用的任何高科技物品可以来自任何国家,因为那根本无任何意义,军方也跟你使用同样的某些技术,只是比你更早。
消费者之间争论比别的消费者更“优越”或者号称自己的科技绝对不来自某国的,都是糊涂账。你只见到了最终被公司“调遣”“组合”后的“成品”,US是不太牛逼,只是大多数“高科技”的最终消费都直奔US而已,包括整个楼提到的技术。
这也就是世界上科学家到处流动,这些科学家是那个国籍?有意义么?有意义的是这些人却不往中国跑,什么原因?
原因很简单。
中国人大多数羡慕高科技,也期待着赶快运用这些高科技,但必须明白中国人大多数是盗版用户,不算消费者。这个就是高科技公司都不在中国的原因,甚至源头“资源”也远离中国“节省运费缩短路程”。
究竟问题出在哪?
简单解释:
中国的工资老板是90000
员工是3000
US的工资老板是90000
US的员工是30000
不同点不在老板,在普通人的收入。中国普通人钱少当然用盗版,US普通人钱多用正版。
这样循环就造成US是消费者,一切高端也好最先进的也好全在US,资源也全部搬到US 这回简单了,因为养活这些公司和高科技“资源”恰好是钱多的US普通人。
中国人普通人钱越来越少,中国老板越老越高兴,中国普通人越来越只能用盗版(非法行为被自我纵容,也就造成无法界定社会道德和法律尺度,以至发展成对这回的误判,简单说使得普通人更艰难的在社会上混,厚黑学是自以为得道的年轻人对社会的理解。)
所以一切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老板给员工多发工资不但不是件蠢事,还是最聪明的,培育自己的国民富裕,“惊人的高科技”在中国“自豪的出现”就不是梦。
当然中国企业不但工资给部属少,中国人花同样的钱也买不到同样质量的产品。这些都是这个国家政府、企业、公司的人品问题。
何种社会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不打算分析了,那样不美。
呵呵,两年前听教授讲过这事。
@Amos:
什么事?
@Betty:
Google Goggle
@Betty:
当时觉得要十年八年才能出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Amos:
是啊,现在技术进步的速度就是让人有科幻成真之感
我倒觉得,这十几年来科技正处于一个低谷期,已经至少有30年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进展了。大部分的进步都是小打小闹。
科幻小说的低潮也是这一现状的体现。想想登月这样激动人心的进步,实际上距人类发明重于大气层的飞行器才多少年?而现在距登月也40年了,科技进展远不能跟那六十年所能相比。
那时候的科幻小说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什么都敢想。看看当时科幻所列举的幻想,别的不说,看看《2001太空漫游》,恐怕,再过五十年也未必能实现。
@SWX:
科技发展的方向不一样吧,有些比较容易让普通人感觉到,有些则不会很快给普通人带来什么变化,但其影响也许会在若干年后体现出来。
最近十几年,虽然基础科学似乎没有太大进展,但电脑、网络的惊人发展让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了社会面貌,这也是很重要的呀。
再说,本文主要感慨交互方式的变化。交互方式不是那么地“硬科技”,可能许多人不重视它,我却觉得这方面的改进很激动人心呢。
即使是交互技术,也是远远落后于科幻小说里的预期啊。别说科幻小说了,就是盖茨在八十年代所写的《未来之路》里面所谈及的一些技术,现在都没有实现。最简单的,语音识别,就基本没有可用性。
即使是网络这东西,也远落后于人们的预期。脑关扫描(《真名实姓》里的那种)不知道哪辈子才能实现;甚至就是弱一个级别的虚拟现实,现在也没谱。
现在所达到的交互性设计,实际上也就是苹果做得比较好点,其他的在短时间内能实现的可能还有微软的那个 surface。但是跟大部分科幻小说里的级别,都还差得远……就拿你所说的这个 CS5 的交互式方式,不提它还要动鼠标(以现在的技术可能性,完全用触摸完全可以做到,只是成本问题),就是这个所想跟所得的差距,就是很差距。
现在的技术进步也就是顺着摩尔定律往下翻而已,摩尔定律究竟还能走多久,谁也不知道。我想如果没有量子计算机或者光子计算机的话,单凭半导体技术估计也坚持不了多少年了。
几十年前的科技,因为有个苏联在,什么东西都是政府主导,现在基本就是都是公司主导了,没有利润谁也不干,很多东西倒不一定是技术上难以实现,只是不符合资本主义利润体系了,为了高额利润,大公司甚至去申请专利然后自己放在那边不用以保持自己的长久盈利。
我不知道楼主大不大看科幻小说,如果看的话,就会感觉到,几十年前,也就是说所谓的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很多都是硬科幻小说,而现在的科幻多半都是那种基本不谈技术可能性的软科幻了。甚至是尼尔·盖曼的这种小说大行其道(我不是说尼尔·盖曼的小说不好,只是算不上标准的老牌科幻)。其他的
就是科幻小说在大众中的认同度,也都差远了。如果问一个六十年代的人,问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做什么,如果他们听说我们居然还在地球上生活的话,他们多半会觉得很不可思议的。
更别说那些更激进的了,例如超智能(不是人工智能),比如超越物理存在的思维实体等等等等。
我觉得,这些东西,只能说明我们现在不敢想了,而不是科技的进步足够大。
@SWX:
我以前是很喜欢看科幻小说的,近些年看得少了。作为幻想文学,能想到的差不多都有人想到了,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只好写软科幻,这也很正常。这是文艺的事,不能说明科技进步的速度如何。
我觉得纯机械的东西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到其他星球生活,以现在的技术不是做不到,而是没动力去做);接近人的东西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直接通过说话和电脑交流,即使硬科幻也从来没人详细描述过其中的技术细节吧。作家一句话的事,科学家可能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但现在这方面也慢慢赶上来了,语音识别(Google有语音搜索,已经可用了)、自然语言识别、机器翻译等等。很多你所谓的小打小闹,看起来可能没有飞行、登月之类的壮观,其实工作量一点也不小。
不知道你看没看我贴的那些介绍和视频,Sketch2Photo这个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呀,natal选滑板和选衣服也很让人激动。
突然想起来,现在有科学家给盲人植入芯片,芯片电路与神经相连,使盲人能重新看见东西,我觉得这也挺科幻的。
交通工具的革命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也只有造纸、印刷术的发明能与之相比,运气好才能几百年出现一次,不可能每代人都赶上一次。如果这就叫科技低谷的话,那就算低谷吧。即使是低谷,也仍然有科技让我惊叹。而且这些技术是现实的、民用的、能切身感受到的,和科幻小说里的技术给人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小说里面摧毁整个星系也不会让我眉头皱一下,但现实中,电脑能够自动认出照片上的人是我,却让我感到不寒而栗(现在高级的照片管理工具都能自动认人加标签了……)。
有些东西在科幻小说中的描写就不是很美好很令人向往,现在没实现又怎么能算缺点呢。你真的希望脑后插根管子进Matrix生活吗……何况你怎么知道现在就不是呢……
@SWX::
不知道你有没用过iphone里面google套件的语言搜索?不知道你所说的语言识别没有可用性究竟从何而来。
如果你在美国大学的EE系里面听到有人可以把现有电容容量提升一万倍,且电容体积不发生变化,你或许无动于衷。但是稍微有点科学素养的人,都会立即意识到这代表着多少科学幻想即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