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性解放,把“我”——“I”看得很重要,所以“I”从此永远大写,这种说法实在没什么根据。

把人称代词 I “大写”,大概是 13 世纪中期开始的。但是那时候的“大写”,并不是真正的大写。要知道,那时候可怜的欧洲还没有印刷术,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写的,所以以下描述请脑补手写的样子。

在 11 世纪以前,字母 i 一般只写作一个小竖线,上面没有点,所以是这个样子:ı

那时候字母 j 还不存在。

那时英语的“我”跟德语类似,是 ic,这里面的 i 还是小写的。12 世纪,口语中 c 这个发音脱落,拼写也随之去掉了 c,只剩下 i 了。

13 世纪,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把 ı 写长一点,看起来有点像直的、上面没有点的 j,大概是这个样子(但是不弯):ȷ

这些情况包括:

  • 作为代词单独使用时(也就是表达“我”这个意思)
  • 作为罗马数字使用
  • 连续出现 ı 时,把最后一个写长一点

单独使用的 ı 写长一点,是为了避免与标点符号混淆。

连续的 ı 要把最后一个写长一点,是为了避免跟其他字母混淆,比如 n 和 ıı,u 和 ıı,m 和 ııı。最后一个写长一点,就成了这样:ıȷ 和 ııȷ 。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手稿里就有这种长 ı 。

后来,人们以为这个长的 ı 就是大写的 I,因为它们看起来实在是一样一样的啊……

并不是只有人称代词“我”享受到了这个待遇,作为罗马数字的 I 也享受到了类似待遇,所以文艺复兴重视个人什么的,呃……

参见:

http://english.stackexchange.com/a/7988/19769
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term=I
http://blog.dictionary.com/whycapitali/
http://www.nytimes.com/2008/08/03/magazine/03wwln-guestsafire-t.html?_r=0

以上是我在知乎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26462/answer/3638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