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流云的《如果这是宋史》(以下称为《宋》)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下称为《明》)都是现在很流行的通俗讲史的书。我个人感觉,《宋》写得比《明》好。
《宋》目前出的我全看完了。《明》只看了开头一部分(到建立明朝之后)。也许《明》矾会说我看的太少没资格讲,也许《明》后面写得比前面好。但是就我看的部分而言,《宋》确实比《明》好。
《明》的几个不足:
1,老是无根据地揣测别人的心理。
比如,文中老是说,朱元璋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个放牛娃,如何如何,陈友谅不禁想,如何如何,然后发半天感概。这些想法和感概不但没有给出任何根据,而且有凑字数之嫌。
写历史,实际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外在言行,是客观外在的,是干货,作者可以尽情地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别人怎么会知道得那么详细,何况是几百年之后的人来揣测。就算有时候必须揣测,也只能简短地揣测一下(《宋》里面偶尔也会有这种非常简短、一两句话的心理揣测),哪能揣测得那么长那么丰富,一感概就是一页纸呢。
2,战争场面没《宋》写得好。
《明》写打仗,大部分(大部分,不是全部)就是甲方多少人,乙方多少人,哪方胜了,就完了。《宋》写得比较具体,大部分会写出比较关键性的战略战术等,而且《宋》的作者有自己对战略战术的理解。
当然,有人也可以说,写历史,详细的战争描写其实不是必需的。我之所以有这种要求,一是口味被《宋》弄刁了,二是我本身对战略战术也比较有爱好。如果没看过《宋》,单看《明》,这条大概可以不算缺点,然而跟《宋》比的话,确实是个不足。
另外,《明》这本书本身就比《宋》更简略一些,不仅战争简略,政治也简略,不过为什么只有无端揣测的心理活动不简略呢……
3,文笔好像不如《宋》,叙事没《宋》清楚。
这条其实很关键,但我不确定《明》书写到后来会不会有改进,所以放在后面。前面说了,《明》我看的不多,但就我看的这些,就已经觉得有不少地方叙事不清楚。比如这段:
看来孙德崖还是讲道理的,他表示,自己毕竟是外来的,还是自己走吧,朱元璋当即去为他送行,此时孙德崖在城内,他的士兵在城外由朱元璋陪同,但谁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个人在蠢蠢欲动。
这就是郭子兴,郭子兴是不讲道理的,他只记得孙德崖多次羞辱过他,也管不了什么信义了,看到城内的孙德崖身边没有什么士兵,就命令手下人将孙德崖抓起来,这就害了还在城外的朱元璋。
我有点看不懂,为什么朱元璋给孙德崖送行,会送到孙德崖一个人在城里、朱元璋反倒在城外陪着孙德崖的士兵?这是怎么送的行?
这个例子只是件小事,但有些大事《明》说的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后面这种情况仍然多的话,肯定会很影响我的阅读理解。
4,史料掌握程度好像也不如《宋》。
这条更关键,我出于跟上一条同样的理由放在后面。
《宋》这方面很好,写到的事情,是正史记载的,还是笔记小说里的,或者民间传说的,都会标清楚。一件事有多种说法的,都会列出来,加上自己的分析。虽然他的分析有时候我不同意,但他给出了足够的参考来源,比较严谨可信,也有利于读者进一步查证并自行研究。
《明》既不标明史料来源,也不进行辨别。比如朱元璋的长相,《明》直接说朱元璋长了一张月牙铲形状的脸。但朱元璋的画像其实有两种版本,其中一种长得很正常,另一种不太正常。这种不太正常的未必更可靠,《明》却不加解释地选了不正常的那个版本。这件事是我知道的,还有更多关于明史的细节是我不知道的,说不定哪里就被误导了,把野史甚至作者编的东西当成正史,这种感觉不太好。
结语
当然,《宋》也不是十全十美,《宋》里的许多观点是我不赞同的。不过总体来说,我是很支持这种普及历史的工作的。这支持的对象也包括《明》。《明》的影响力很大,带动很多本来对这方面不太感兴趣的普通人也开始看明史。从这点来说,《明》功不可没。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song-and-ming/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明这本我看过,觉得还不错。宋还没读过,只不过想读现在也读不了:(
宋我看的比较多,追了半年多才追上。算是无意中看到的好文吧。明是因为名气看过一点。以前写文章时候当资料看过一点。总的来说,更喜欢宋。宋的史料用的比较翔实,推测合情合理。明就没有。
感觉上,明就是借历史名义的小说,有不少完全没有历史根据的东西,而宋更像是趣味历史,凡事皆有出处,并且经过考证和合理推测。两者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只看过明的一部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准备找《宋》来看看了。明感觉是一个很能侃的人在跟你唠嗑,看得比较轻松愉快,但是如你所说,很多地方忍不住要打问号的。
@wangyh:
为什么读不了呢?~
@dawn:
《宋》虽然严谨些,可轻松愉快、文笔幽默的程度也并不差哦~
两本都看过,但是这一类的比较看不下去
这两本都看过,现在再看《大秦帝国》写的也很好。
没有火焰塔的《五胡录》以及后来的《参合陂》,我猜测明月也未必想到原来历史可以自己写。
而明月对史料的很多随手,只能说明和火焰塔一样不求甚解。
故此,我认为民间述史,明月不应放在比火焰塔更高的地位。
@tworoom:
那两篇写的时间是早得多了,但在普通人中间的影响,远远比不上《明》吧。注意,我说的不是历史爱好者,而是普通人 :)
@Betty::
谈到对普通人的影响,似乎也应加上网络的从小众向大众普及的功劳,以及明月团队运作的公案,才有了放大影响的效应,明月可算赶上这拨儿了。单以文笔题材体裁论,明月都谈不上拔萃。而且愿意读《明》的,也都是对历史有所兴趣的,否则也不会阅读。
在《宋》里面,当讲到宋伐南唐时,关于猛火油,其实可以多用几笔。不过显然高天对科学技术史并不熟悉。此外,永乐城之战前后,沈括其实尚有更出彩的战功,高天没有如我所希望般详述。沈括人性复杂,原可更丰满些。
@tworoom::
是的,我觉得《明》本身写得并不特别好,但确实是“赶上这拨儿了”,所以才能大红。但人家大红是事实,也确实有不少人是从这本书才开始看历史的。
《宋》我觉得写得很不错了,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我还没见过有比他写得好的。如果你知道有更好的或者水平差不多的,能否推荐几本呢? :)
@Betty::
国内的我也没看到。
不过日本的川北稔有本《砂糖的世界观》倒可一观,切入历史进化进程的另一角度。如不要求趣味性,似乎就只有《剑桥中国史》满足你的要求了,但无疑又不是科普性的作品。
@Betty::
国内的我也没看到。
不过日本的川北稔有本《砂糖的世界观》倒可一观,切入历史进化进程的另一角度。如不要求趣味性,似乎就只有《剑桥中国史》满足你的要求了,但无疑又不是科普性的作品。
——————-
同样,我也要说一篇 《钢铁、枪炮和细菌》
欧洲发展史
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
《明》看过一大半。
把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
总的来说,远不如如果这是宋史
文笔,史料占有分析和运用,都不行,作者的主观臆断太多
当历史小说看还可以,比较轻松
先入为主,不予评论
看书吗,哪里有那么多好还是不好,只是个人喜好,如果写书都是那样结合史没有自己的见解,你完全可以去读白话文的宋史,如果这是宋史,就是这样一本算的上是白话文的宋史,明朝那些事对于心理的揣摩,和言语的幽默,阴谋的判断,都是远远不能比的,读完明朝你会学到很多,而宋史,真的不如看一遍宋史~~~
水平低的人确实有可能看完《明》能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