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南京的有味道,说“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话一直让我痴迷不已。特别是我离开南京之后,感触愈深。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历史积淀,说起来虚无缥缈,却在小事情上总能体现出细微的差异。说起来北京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我在北京却总感到缺了点什么,北京古迹总让我觉得灰蒙蒙死板板的,南京更加水灵灵,更通透,更让人有怀古的心境。大概就是“烟水气”的感觉吧,透过历史的烟雾,朦胧中仿佛重回汉唐。(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也可能是偏见,北京的热爱者们请不要打我 =.=)
这次回南京,拍了一些夫子庙的照片,我特别特别喜欢这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感觉,真的很美。
背景介绍:夫子庙就是孔庙。全国各处都有孔庙,但南京的偏叫做“夫子庙”,念起来便有一种文化人的不徐不疾、悠长怡然。夫子庙的正对面就是秦淮河。秦淮河也许你不知道,但“秦淮八艳”你总听说过吧。秦淮河就是那承载六朝金粉的所在,商女隔江唱后庭的地方了。河上是灯火辉煌,桥下是浆声灯影中的画舫。
如今夫子庙是热闹的商业街,到处都是卖各种小商品、小吃、衣服的,琳琅满目。有人觉得痛心疾首,认为夫子庙应该更有文化气息,不应该太商业化。我倒觉得这样不错,孔夫子是个很人性化的人,他的庙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他应该感到很欣慰吧。何况夫子庙卖的东西已经很有文化气息了,书法、字画、笔墨纸砚、雨花石、瓷器、紫砂壶、簪环首饰、丝绸制品等等,和文化,特别是古代文化相关的东西,各种精巧细致、让人看了就恨不得回到古代生活的东西。其他城市大概也有(假)古董街,但像南京这样把古代文化用品和现代生活日用品放在一起卖的,只怕不多。
我买了两个精致典雅的小包,用来配汉服再合适不过。
本文作者:Betty | 本文地址: https://myfairland.net/qin-huai/
本站文章除特殊标明者外均为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我喜欢秦淮河,喜欢晚上到夫子庙散步吃东西
寒假去了一趟泰山曲阜,所有能有个庙宇样子的建筑前面都有一个大大的功德箱,还有一堆卖香的人
@feicun:
全国的庙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哦对了,南京夫子庙其实不是“庙”,所以不是这样 :)
原来是去南京了~
我喜欢拍灯的时候那种星芒的感觉~~很绚烂
那两个包包很复古哦,配汉服绝对是超赞的
@Elton Disney:
嗯,像星星一样发出放射状的光芒,可不是ps的哦,拍下来就是这样~~~
以前夫子庙还有好多小滩儿买石头啊,小玩意儿什么的,现在都没了
@clarezoe:
现在也有啊…
[…] 李香君故居当然在秦淮河边上。小时候多次路过,透过半卷的湘帘看得到里面的曲径通幽,却始终没进去过。似乎本地人从来不会进去,只有外地人才会。这次回南京,借着陪朋友,终于进去看了看。 […]
回老家了啊,北京确实给人感觉暮气沉沉的,缺乏活力,这跟政治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另外就是缺水,其实历史上北京并不缺水,而且有的地方还能种植专供御用的水稻,当然跟水网密布的江南是没法比了,不过在宋明之后的北方城市当中,还算是宜居城市,不然也不会做那么久首都了~
@燕秋客:
确实缺水是北京的重大问题,所谓历史上不缺水也是相对自己而言,跟别的地方没法比
做首都不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宜居吧,我觉得黄河沿岸的城市水分、气候都更好啊~~
黄河的治理自古就是大难题,又是洪涝,又是改道,其沿岸城市因为历史上的过度开发,使得土地肥力下降,不适农产,而宋明以后北京的环境宜居不是因为有河流,而是因为有湖泽,现在北京的问题则是工业时代以后的全球性问题~
@燕秋客:
难道北京的农业好?粮食都是靠运河从南方运来的吧…
如果客体是北方的话,的确是的~
[…] 南京人最重视三个历史时期:六朝、明代、以及民国时期。那曾是南京最风光的时候,回忆起来总是甜蜜中带着一丝伤感。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是以六朝和明代的为主,紫金山则是主打民国牌。其实紫金山一带汇聚了众多古迹,各个时代的都有,然而其中最显赫的还是中山陵。毕竟离现在最近,而且随着台湾问题的发展,愈加炙手可热起来。祭拜中山陵是国民党来大陆的最佳藉口,大陆方面当然也要表示我们非常尊敬中山先生、重视中山陵。钟山依旧巍巍,之前几十年的寂寞它倒不会挂怀。 […]
笔气非常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