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系列最后一篇。

赵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解更加可贵。

政治体制改革,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还经常讲,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

邓也讲政治体制改革,但他心目中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提高行政效率,如干部年轻化、精简机构、明确权力分配等。邓坚决反对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议会制。邓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

赵与邓不同。开始,赵专心经济建设,对政治方面较少关注。后来,赵渐渐认识到,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就难以深入,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腐败等,也无法真正解决。

当时赵设想的改革是,不改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但要改变执政方式:

  1. 法治。
  2. 增加决策的透明度,而不是“黑箱作业”。
  3. 开辟各种对话渠道,同各个社会集团协商;同时各个社会集团要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只能发出同共产党一样的声音。
  4. 改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
  5. 保障公民的权利,这点非常重要。
  6. 适度开放舆论。

然而,89年赵被迫下台,经过多年的囚禁与思考,赵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赵最终认为,三权分立、多党议会制是现在可以找到的最好的政治体制、民主形式。

赵对共产党还是很有感情的,他希望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主的建设工作,如司法独立、党内民主、开放党禁报禁、军队国家化等。

赵认为,如果共产党主动地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有秩序地逐步进行民主建设,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可以保持很久。不用害怕民主了就会丢掉执政地位。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赵的这些观点,当时并没来得及实施。赵认为自己与邓之前并没有矛盾,完全是因为1989年那件事才下台。那么,如果没有那件事,赵是否能逐步实现这些思想呢?

很难说。

赵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他能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找到支持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能够摆平各方,让经济改革的反对者不致对改革造成大的破坏。那么,对于政治改革,他应该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争取多数人的支持,温和渐进地推行改革。

但是政治改革最终会触及统治根本,当达到某些人的底线之时,会不会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即,即使没有那件事,发展下去最终也会因观点不同而决裂?

从另一方面说,也可能因为已经推进了一些民主,民主的力量已经占了上风,即使决裂,保守派也无法造成多大伤害了。

毕竟,民主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哪天我们宣布一下民主,我们就真的民主了。关键是我们要往民主那个方向去努力。上述的那若干条,只要实现了一条,我们就往民主迈近了一大步。

可惜,这十几年来,我看到的是,我们往这个方向的加速度是负的。

赵的可贵,并不在于提出这若干条。要提出这若干条并不难,很多人都能说得更头头是道。赵的可贵在于他真心想把中国搞好,真心尊重法治。邓也想把中国搞好,但他不尊重法治(往好了说,这也可以说成邓的优点:较少条条框框,有魄力)。正是因此,赵在谈邓的党内地位时才认为这是在维护邓,因为这符合规则,而邓却会勃然大怒。正是因此,赵在被罢黜、被审查、被囚禁时才一直拿宪法、党章作为武器,而对方却不予理会。

赵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即使共产党把他囚禁至死,他仍然希望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走向民主,并保持执政地位。共产党又何必给自己下套?既然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那么三权分立和共产主义又有什么不共戴天之处呢?真希望那些指责赵不爱党的党员认真想想,到底谁才是真正为党好。

如果共产党能主动领导中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不管对中国还是对党,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