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 Colin Firth 才看的。结果 Colin Firth 在里面将老未老,不怎么帅……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因为大学时曾经演出过这部话剧,至少有几个月时间天天翻来覆去地读、演、看,对原著实在太熟悉了,所以看电影时,对任何偏离原著的地方都特别敏感,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般人也许会觉得我是吹毛求疵吧……但我真的感到有些改动看似细节,实际影响很大,把作品的整个立意都改变了,伤筋动骨,实在无法忽略。

何况本人一贯是原著党。一直觉得名著改编成影视是越忠实越好,只要把书中行动对话换成真人演出来就行。除非是因为影视和文字表现手法不同,有些地方无法演出,不得不改,否则改动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再说王尔德的这部作品本来就是话剧剧本,又不是小说,不存在演不出来的情况,完全可以一字不改,原汁原味地念出来,绝对精彩纷呈。

这部电影总体还算比较忠实,片中对话基本都是在原著出现过的。但偏偏还是有一些改动,让人觉得像眼睛里进了沙子般的难受。

一、场景改变

话剧为了演出方便,会尽量追求减少场景转换,而电影则喜欢尽量增加场景转换,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这点我能理解。所以,电影增加了许多原著中没有的场景,如伦敦街道、火车、歌舞剧院、俱乐部、乐队、热气球,等等,这种改动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既向观众展示了时代风貌,又丰富了画面。

但是,电影居然把原著中很多在家中进行的私密谈话,改成在公共场所进行,这我就实在不能理解了。两个男主关于假冒身份的谈话,男主和女主之间的绵绵情话,这都是非常私人的,绝不能被别人听去的,电影居然让这种谈话在剧院、俱乐部之类的公共场所进行!旁边还有好多人在听,还在表示惊讶!这算怎么回事啊?

二、情节改变

1,居然让 Gwendolyn 和 Jack 去纹身……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2,居然让 Gwendolyn 和 Cecily 抽烟!这是 2002 年的电影呀,那年代电影界早已达成共识,不应该在银幕上鼓励抽烟啊。何况,原著里根本没有写女主抽烟啊。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加上这个?

3,居然说男主的姨妈 Lady Bracknell 原先是个舞女,奉子成婚才嫁入豪门,瞎编什么呢!Lady Bracknell 可以去告他们诽谤污蔑了。

4,居然胡乱地把 Jack 改成了 Algy 的弟弟。Jack 是长子,所以才跟父亲取名啊,而他父亲的名字本来就是 Ernest,所以说他的名字也应该是 Ernest,而他确实有一个弟弟,所以最后他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讲真话。把 Jack 改成弟弟,很多地方都说不通了。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要改这个。

5,最后,居然改成父亲名字是 John!等于主角最后还在说谎!原著是主角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讲真话,电影改成主角最后还在说谎!完全是把作者的原意颠覆了。

这些改动,最大的特点就是莫名其妙,完全看不出这样改的好处。既没有减轻拍摄难度,又没有增加故事内涵,还把原著本来很通顺的情节搞得前后矛盾,不知所以。

所以,我不喜欢的改动其实是这种乱改。如果真是影视和文字表现手法的不同导致的逼不得已的改动,我是可以接受的。莫名其妙的胡乱改动我才无法接受。

最后再说几点电影好的地方吧。

把 Cecily 的少女浪漫幻想具象地演出来了,骑着白马、穿着铠甲的战士什么的,这一点还算不错。

重点表现了一下两位男主的兄弟情,这也算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近年来的卖腐风气闹的……)

如果没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改动之处,这个电影本来可算一部完美的改编之作。因为这些画蛇添足的改动,我只能给它打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