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吐槽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次谈谈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西游记》杂剧也是西游故事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以前说过,孙悟空的形象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民间传说里的齐天大圣猴精家族。正是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第一次把这两个角色来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孙悟空。

杨景贤是元末明初人,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时代晚了几百年,他的《西游记》杂剧看起来也确实成熟许多,文学性相当好,情节、文笔、人物等都颇有可取之处。首先,这部杂剧篇幅较长,结构完整,情节紧凑,故事合理。其次,这是杂剧,其中有大段的唱词,都是要押韵的,格律也很讲究,而作者不但句句押韵,格律和谐,而且遣词造句非常典雅,历史典故也用得恰到好处。此外,作者写作时很注意人物身份。比如唐僧这样的饱学之士自然是出口成章,而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底层人民说话时,语言就非常俚俗,情态毕现。作者刻画人物也简练生动。总之,如果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基本只有学术价值,《西游记》杂剧则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非常值得一读。

《西游记》杂剧的文采虽然很好,但从情节来看,和其他几个西游故事的传承关系不大。其他几个之间的传承关系倒是很明显:《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吴承恩《西游记》。《西游记》杂剧中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很少,很多之前作品中已经出现的情节没了,倒是创作了一段唐僧父母的身世经历,引发了后来许多研究者的口水仗。

以上正经介绍完了,下面开始吐槽。

首先是孙悟空。这个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家族的,不过他不是齐天大圣,而是通天大圣,是齐天大圣的兄弟。这个通天大圣是个真妖精,不但杀生啊吃人啊什么坏事都干,而且还霸占良家女子为妻。跟了唐僧之后,他依旧看见个女子就要做人家丈夫。到了女儿国,对那儿的女子来者不拒,差点就要成事,还是头上的金箍自己突然疼起来了,才没破戒。简直都不能叫动凡心,而是他那色心从来就没收起来过。我都快看哭了。采花贼是最让人不齿的贼啊!哪怕杀人放火都还情有可原,淫贼则是人品污下绝无可恕的啊!

还是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好,天生吃素(吃果子,不动烟火食),正直,不近女色,除了自卫杀过一些猎户外好像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我真是感谢吴承恩。

沙和尚、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在这部杂剧里也基本成型了。沙和尚出场比猪八戒早,而猪八戒在天庭只是御车将军。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猪八戒地位提高了,成了元帅,出场也提前了。不过,在杂剧里这两人归降后好像没发挥任何作用,几乎就没出场,连“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这种作用都没有……

再吐槽下这书里的唐僧吧。唐僧从长安出发时,众人送行,向他请教。唐僧只说了一句:“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孝两全,余无所报。”一个和尚,满口儒家理想啊~

路过女儿国时,女王说唐僧长得帅,居然用了个“头如蓝靛青”。我当时就喷了,这不是评书里形容单雄信窦尔敦之类人的吗……勇猛刚烈,丑得吓人的那种,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用这个来形容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