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三十六计的故事,于是小小钻研了一下三十六计,结果大跌眼镜。

说起三十六计,那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兵法谋略。中国古代兵书很多,要论在群众中的名气,恐怕只有《孙子兵法》能跟“三十六计”一比。

为什么我上面那句话,《孙子兵法》用了书名号,“三十六计”用引号呢?因为《孙子兵法》是确实存在的一本书,此书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所作,历代各种版本、注解、翻译无数,其存在毋庸置疑。而“三十六计”呢,很可能在民国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么一本书!

“三十六计”这个词语,出现得不算太晚。据《南齐书·王敬则传》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其中檀公指的是南朝宋时的名将檀道济,他伐魏不利,使用了各种计谋,让己方得以安全退兵。此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说法,在各种笔记小说戏曲中常常出现。但是,没有任何一本史书记载当时存在《三十六计》这样一本书,也没有任何这本书的版本流传。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十六计》这本书的版本,来历是这样的: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 1941 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所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 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未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 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来源:http://guji.artx.cn/Article/7999.html))

1941 年!!看看这个时间!路边书摊!!!土纸翻印!!!看见这些关键词你有没有想起什么?对,这不就跟《如来神掌》《九阴真经》之类的“秘笈”一样嘛!先有这么一个名字在民间流传,大家都想看看这书到底写了啥,后来就有人真给炮制了这么一本书出来!

研究者们委婉地说这个版本可能是明清时所作。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这个版本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了。从民国上推到明清,只是面子上好看一点而已。

顺便说一下那个奇葩的“隋代玉简”:

“专家”“鉴定”“隋代”“三十六计”玉简

2003 年,郭克义在济宁市一所古玩市场发现了一部隋代玉简《三十六计》,将其成书年代上推千年。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 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 ((来源:http://history.news.163.com/09/0907/10/5IJPRKI600011247.html))

真心想说“不解释”。这个“隋代玉简”实在是一眼假啊。从发现的地点方式、到玉简的形态、到书法字体、到刻的文字内容,真心是浑身槽点以至于无槽可吐。比如,现传《三十六计》的计名中,至少一半是在隋朝之后才形成的成语。想象一下在隋朝看一本满是“十动然拒”“累感不爱”之类词汇的书吧,跟看这本《三十六计》一个感觉……

本来想给三十六计每一计都写个故事,已经写了好几个了,但得知《三十六计》是近代人拼凑杜撰之后,我一下子感到没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