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卸甲》,如果不考虑历史,其实也没有那么烂。从iphone这样的手持设备上看,画面、音乐竟然颇有气势。对于这样的题材,编导也很为难:大家都觉得三国故事耳熟能详,赵云大名如雷贯耳,他们拍这部片子也是想借赵云的名声和人气。可是他们写故事时,又恨不得观众对三国一无所知,写作时好少些束缚。但这样一来,又不得不交代许多历史、人物、背景,冗长累赘。若要精简去,观众又嫌故事不合逻辑。你是要合历史,还是合演义,还是合游戏?要合“大众心目中知道的三国”,可是谁又知道那是什么样子?编导不是按他们心中知道的三国来拍,而是按他们认为的大众心目中知道的三国来拍,所以才是费力不讨好了。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要涵盖一本书、一个人,那得经过多少浓缩和改编。所以我可以容忍为了突出主要人物而在情节和其他人物上进行妥协,我也可以无视服装、道具、语言的历史错误,反正我已经把它当架空历史来看了,可是我非常不喜欢让故事迁就某个演员。可以看出,编导在MaggieQ身上花了许多心血,下了许多功夫,可是他们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他们力用的不是地方,越让这部电影失衡。我比较孤陋寡闻,这个MaggieQ很有名、很大牌吗?以前没见过她,也不觉得她漂亮,编导为什么要为了她糟蹋了一部电影呢?

开始是年轻的赵云投军,很简单很有朝气的年轻人,去当一个小卒,很好。有一位同乡大哥,比他见多识广,对他关心爱护,很好。这些书上没写过,但很符合情理。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地出现,算好天时,定好计策,待大雨落下,兵马刚出动,便知胜负已分,匆匆赶往下一个地方——很酷,虽然不合历史里统筹大局、不观细务的诸葛亮,但是很酷。长坂坡前,为了突出赵云,只好委屈关羽、张飞,让他们双战赵云不下,为了展示赵云的功夫,只好让刘备也显得如此冷血,这些都情有可原。这里的亮点是同乡大哥罗平安和赵云的兄弟情谊,令人感动。

赵云在百万军中厮杀,曹操旁边带着一个小女孩,为了突出曹操的性格,只好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塞在这里,这已经有点可笑,不过这小女孩长的还算好看。赵云既然能抢曹操身侧的剑,为什么不顺手杀了曹操?杀了这戏就演不下去了啊。厮杀场面不错,最后赵云跃过深渊,纵声长笑,到这里都还是个振奋人心的英雄故事。

然后赵云就回乡了……这么紧急的战争关头居然回乡了……不过古装片的人物经常坐飞机旅行,不然情节发展太慢,忍了吧。和皮影戏女孩的相遇很美很温馨,虽然电影没有详述中间的过程,但是他们两个最终在一起结为夫妻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显得那么地自然,而且他们一定是相互爱敬,互相扶持的。很多人说英雄有了感情就会变得软弱,其实不会。但是电影给这个女孩的关注太少了,后面竟然再也没有提及,赵云回到军中有没有带上她?他说过要平定天下之后再来接她的,而天下一直没能平定,他们不会真的从此两地分居吧……

几十年后再次北伐,诸葛亮利用赵云的名气让他作诱敌之兵,合理。让他抵抗三个时辰,然后大兵就会来援,这不但合理,而且是对他的能力有信心的表现。为什么他手下的人要觉得受欺骗、受遗弃,觉得心灰意冷?其实这里本来正好可以展现赵云的计谋,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构的,其原型正是史书上记载的赵云的“空营计”: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但是编导没有采用,而是让赵云很无脑地分散兵力一个个去送死。曹营这边就更无语了,都督是曹操的亲孙女?女将带兵?阵前弹琵琶?好吧,就算这是架空历史,这编的故事也要自圆其说吧?这人是当年长坂坡前曹操旁边的女孩吗?如果是的话,那她当年就差不多10岁了,现在又过了好几十年,她怎么还是个年轻姑娘?曹兵为什么要让一个喜怒无常、难以捉摸的人当统帅?不过男性几乎一向认为女性是喜怒无常、难以捉摸的……这女人是喜欢赵云吗?是想打胜仗吗?她到底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里?她到底在做什么?如果是编导想加进一点女人的戏,为什么她跟赵云几乎一点没有互动?这电影的后半部分是在讲赵云的故事吗?还是一个莫明其妙的女人的故事?

最后影片的结束,实在让我诧异。这就结束了?这也叫结尾吗……我还当是网上视频内容不全,到处找完全版,最后发现似乎这真的是结尾……好吧,编导的世界观和我不同,也只能由他。不过我不得不说,现在的中国其实是一个需要英雄、呼唤英雄的时代,但犬儒主义盛行,以致于人们又不相信英雄、嘲笑英雄。电影的人生观如此消极,如垂暮老人,然而宣传的时候却还是说这是一部英雄史诗,绝不肯说自己垂垂老矣。无奈的矛盾。什么时候中国能有一部积极正面又不让人觉得假大空的英雄史诗呢?

罗平安这个人物,安排得很好,但是不完美。罗平安开始时候很自信,也胸怀大志。当赵云长坂坡获胜归来的时候,罗平安知道,自己一直期盼的那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却被赵云抓住了,这成为他一生的心结。但是他还在不屑地努力。当赵云成为五虎上将,光彩照人,不可逼视地登上校军场,罗平安简直不敢抬头看赵云。当赵云气宇轩昂地说出“常山赵子龙得令!”,罗平安也在角落里悄悄地、坚定地对自己说:“常山罗平安得令!”几十年过去了,罗平安还是在角落里,还在对自己说“常山罗平安得令”,但已经没有了那股劲头,语气里带着戏谑,觉得这些话只是说说而已,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是一个真实的小人物,唯一不好的是,这个故事把赵云放在哪里?赵云飞黄腾达了,却还让那么照顾自己的同乡大哥、感情那么好的同乡大哥,一直当最低级的军曹?罗平安的才能至少也是中等,怎么会按他的话说成为“赵家军中爬的最慢的”?似乎是赵云刻意压制他了?因为怕他对自己构成竞争?相信编导的本意不是要把赵云塑造成这样一个小人吧。为了完成罗平安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惜牺牲赵云的形象,唉,赵云真的是主角吗?……